top of page


回归本真:艺术教育中的阴阳平衡
语言和艺术在远古时代都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。随着社会文明进化发展,语言在某些场合,比如官场或职场上,变成一种值得琢磨学习的艺术。艺术在教育培训界却被弱化甚至忽视了其沟通的力量,沦为一种技能。 每当我路过美术机构,看到橱窗里展示的孩子们的作品时,总有一种复杂的...
Faye Z
讀畢需時 2 分鐘


AI时代的艺术教育:超越算法的创造力
自古,艺术便是一种活法。比如,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语言中,并没有“艺术”这个词,但它却从未与生活分离——它融进了故事、传统和日常的点滴。对他们来说,艺术不是创造出来的东西,而是生活本身。 马尔科姆·罗斯(Malcolm...
Faye Z
讀畢需時 2 分鐘


人生第二阶段,我选择辞职学习艺术治疗
“人生从四十岁才开始。在那之前,你只是在做研究。”——卡尔·荣格 我是Faye,Artbeat Academe的创始人。我是一个母亲,一个爱猫之人,也是一个在漫长岁月中不断追寻生命意义的人。我生于中国,长于中国,自2008年起,澳大利亚成了我的第二故乡。...
Faye Z
讀畢需時 2 分鐘


艺术的功能——为什么要学艺术?
为什么要送孩子学艺术?(本文专指以绘画为代表的视觉艺术),从家长角度讲,不外乎以下这些想法: 画家大都穷困潦倒一生,死后成名的多,还有可能精神病发作割掉耳朵。不过现在国家挺重视艺术的,中考和高考还有加分,所以就学吧,万一有用呢?...
Faye Z
讀畢需時 5 分鐘


童真创造力与东方笔触:毕加索与马蒂斯眼中的艺术
提起毕加索,人们总会想到他的《亚维农少女》《格尔尼卡》或《哭泣的女人》。很少有人会将这位立体主义大师与中国水墨画联系起来。然而,事实上,毕加索对东方艺术——尤其是中国书法与绘画——推崇备至。甚至有一种说法,他曾感叹:“如果我生在中国,我可能会成为一名书法家,而不是画家。”...
Faye Z
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孩子的画作:为什么我们不该用“想象力”来评判?
“我从不画梦境或噩梦,我只画我的现实。”——弗里达·卡罗(Frida Kahlo) 不久前,一位家长告诉我,她很担心女儿的绘画能力。“我觉得她缺乏想象力。”她说。这位家长的担忧并不罕见,许多父母似乎对“孩子的想象力”有着同样的误解。 孩子的想象力,不是天马行空...
Faye Z
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儿童的艺术家天分是如何消失的
毕加索说,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,问题是怎样在长大后还保持艺术家的天赋。 但是悲哀的是,市面上大部分儿童美术机构,都在教一个孩子怎样当一个成人。 其中最典型的一种,被无数儿童美术教育家诟病,但是依然不妨碍它畅行其道。 它就是 大名鼎鼎臭名昭彰的“简笔画”。...
Faye Z
讀畢需時 5 分鐘


为什么教孩子怎么去画画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艺术天赋
毕加索有句名言:“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。问题在于,长大后如何保持艺术家的本色。”这句话几乎成了艺术中心的“标配”——墙上贴着,网站上挂着,宣传单上印着。甚至连那些从未觉得自家孩子有艺术天赋的家长,看了这句话也会心动:说不定把孩子送到艺术中心,他们真能成为下一个毕加索呢!可当你...
Faye Z
讀畢需時 4 分鐘


不教技法,孩子一样在绘画中成长
家长们最常问我的问题之一是:“你们开什么课?教水彩、油画还是素描?” 如果要给我的艺术课起个名字,我会称之为“艺术滋养课”。它不以教授特定技巧或主题为核心,而是通过提供灵感,让孩子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,发现他们喜欢的风格和材料,并有机地成长。当他们需要某种技巧...
Faye Z
讀畢需時 4 分鐘
bottom of page